根據2007年9月份的最新統計,目前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總量為30,120噸,其中美國擁有8133.50噸,占27%,並且占其本國儲備總額的75.8%。官方黃金儲備最多的9個國家/地區/國際組織存有23,131噸黃金,占全球官方儲備總量的76.8%。除了加拿大和英國以外,西方七大工業國(還有美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黃金儲備均位居世界前列。很顯然,實力越強大的國家其黃金儲備也越多,而中國的黃金儲備規模與其日益提升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地位是嚴重不符的。
部分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黃金儲備(2007年9月公佈資料)
1 美國 8,133.50 75.80%
2 德國 3,417.50 62.70%
3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3,217.30 其資料無法計算該比例
4 法國 2,658.40 55.20%
5 義大利 2,451.80 64.00%
6 瑞士 1,242.10 40.30%
7 日本 765.2 1.80%
8 荷蘭 640.9 55.60%
9 歐洲央行 604.7 23.70%
10 中國 600 0.90%
11 中國臺灣省 423.3 3.30%
12 俄羅斯 407.5 2.10%
13 葡萄牙 382.6 87.20%
14 印度 357.7 3.40%
15 委內瑞拉 356.8 31.00%
16 英國 310.3 13.40%
17 黎巴嫩 286.8 31.70%
18 奧地利 281.8 42.90%
19 西班牙 281.6 35.00%
20 比利時 227.6 34.30%
21 阿爾及利亞 173.6 3.80%
22 瑞典 152.6 11.20%
23 國際清算銀行 146.3 其資料無法計算該比例
24 利比亞 143.8 4.30%
25 沙烏地阿拉伯 143 10.90%
26 菲律賓 140.1 11.20%
27 新加坡 127.4 1.80%
28 南非 124.1 9.30%
29 土耳其 116.1 3.40%
30 希臘 112.1 78.40%
說到這裡,也許有的投資者會提出疑問:為什麼許多歐洲國家央行要大量拋售黃金,以至於從1999年開始不得不通過簽訂售金協定來限制其拋售活動?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華盛頓協議簽約國的央行共有近兩萬噸黃金儲備,每年拋售幾百噸只會對市場產生短期內的影響。同時,現在全世界每年礦產黃金至少超過2500噸,其中相當一部分作為投資進入市場或作為儲備進入各國金庫。因此,歐洲各大央行一年裡拋售幾百噸黃金並不表示黃金的戰略儲備地位降低了,而只是體現出黃金在一些國家儲備多元化調整過程中的靈活性。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國家實行的是“藏金於民”的政策,官方黃金儲備並不高。如印度,資料顯示其官方黃金儲備只有357.7噸,在儲備總額中也僅占3.4%。但據有關資料顯示,印度民間的黃金存量至少有1萬噸,白銀的民間儲藏量至少也有11萬噸。現在,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市場。另外,在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中,泰國、韓國等國家的民眾紛紛拿出自己的黃金幫助國家克服金融危機,藏金於民的優勢在此時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中國黃金市場處於起步階段綜觀中國黃金市場現狀,不但國家缺乏長遠的黃金儲備規劃,普通民眾對黃金的投資意識也比較薄弱。但目前國內民眾黃金投資的意識正在被喚醒,中國黃金市場在逐步開放後必將對全球黃金市場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我國黃金市場改革起始於1993年,這一年國務院63號函確立了黃金的市場化方向。2001年4月,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宣佈取消黃金“統購統配”的計畫管理體制,在上海組建黃金交易所。2002年10月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標誌著中國的黃金行業開始走向市場化。據初步統計,上海金交所會員單位年產黃金量約占全國的75%;用黃金量占全國的80%;冶煉能力占全國的90%。這些都體現了黃金市場化趨勢的推進。
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9月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上海年會上表示,中國黃金市場應當逐步實現三個轉變:從商品交易為主向金融交易為主的轉變、由現貨交易為主向期貨交易為主的轉變、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轉變。這段話概括了中國黃金市場的現狀和特點-以實物現貨為主,市場封閉;同時也為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做了指引-以黃金金融衍生產品為主要交易方式的國際性黃金市場。更多行情瞭解及行業諮詢交流百度筆者:陳鑫楓。
當今的黃金市場可分為商品性市場和金融性市場,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品。也就是說,黃金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才是市場主流,而目前中國黃金市場還停留在以實物商品交易為主的階段。更多行情瞭解及行業諮詢交流百度筆者:陳鑫楓。以上海黃金交易所為例,作為我國唯一的黃金場內交易所,2005年該所年黃金交易量突破900噸,交易金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但與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倫敦黃金市場相比,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易量不足其1%。此外,中國黃金市場又是個相對封閉的市場,金交所的外資會員實行嚴格的審批制度,目前有1家中外合資企業會員和12家外商獨資與中外合資企業客戶。2005年這類會員與客戶的黃金交易量為9427公斤,只占交易所交易總量的1.04%。缺乏國際金融機構的參與,造成國內黃金市場價格不能完全與國際市場接軌,有時甚至出現明顯背離。更多行情瞭解及行業諮詢交流百度筆者:陳鑫楓。
2007年9月,經國務院同意,中國證監會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黃金期貨。在黃金期貨的基礎上,一系列衍生產品,包括期權,遠期以及近幾年異常火熱的黃金ETF,甚至更多的創新產品都將逐步推出,進一步加大中國黃金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我國開展黃金期貨交易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於廣大企業和投資者利用黃金期貨發現價格和套期保值,提高風險管理水準,增強國際競爭力;二是有利於進一步完善黃金市場體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形成現貨市場、遠期交易市場與期貨市場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三是有利於打擊黃金變相期貨交易,維護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更多行情瞭解及行業諮詢交流百度筆者:陳鑫楓。
我們相信,中國黃金市場在經歷十幾二十年的發展後,將逐步成為佔據主導地位的國際黃金市場:首先是投資品種的豐富與多樣化,黃金期貨,期權,黃金存摺,紙黃金,黃金EFT,黃金遠期等產品不斷推出並逐步完善。其次是市場主體的廣泛參與,黃金市場作為投資性的金融市場不但吸引大量的境內機構和個人加入進來,同時開放國門,讓國際性的大銀行和大金商一同參與,從而使得與國際其他黃金市場逐步接軌。
轉載自http://www.afinance.cn/gold/hjtzxy/201402/667756.html
熱門搜索
白銀、白銀投資、白銀回收、白銀價格、銀飾、黃金、黃金投資、黃金價格、黃金回收、珠寶、鑽石、黃金存摺、紙黃金、貴金屬投資、投資、理財